【资料图】
广州医保创新基金结算方式,提高医疗服务的效率和质量。
近年来,广州医保创新基金结算方式,在国内率先对住院医疗费用实行基于大数据的按病种分值付费(DIP)。这项入选2022年广州市首批“最具获得感”改革案例的创新,不但帮助职能部门管好参保人的“救命钱”,也让医院想方设法用好这笔钱,找准定位做强优势学科建设,提高医疗服务的效率和质量,为广大参保人看好病。
建立管用高效的医保支付机制,是国家医保改革发展的重要任务,是促进医保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促进三医联动协同发展的关键环节。广州市医保局党组成员、副局长林立介绍,由于医疗服务专业性强、复杂程度高、信息不对称等特点,原有的医保支付方式下,过度医疗和合理医疗服务补偿不足的情况并存。广州创新性地将大数据与智能化技术引入医保支付管理,形成更加精准、科学、合理的DIP支付体系,按“疾病诊断+治疗方式”形成病种付费单元,对病种赋予一定分值,医保部门依据全市年度基金总额预算、全市总分值确定当年的分值单价,然后按各医疗机构的各项年度指标确定年度实际医保结算金额,有效解决医保支付面临的增长不可控、成本不可测、效率不可比等难题,提高医保基金使用效率。
DIP改革打破传统的项目付费、定额付费方式,协同推进医保、医疗、医药改革,促进医保事业更高质量发展。几年运行下来,大数据的运用让病种更符合本地实际情况,加强了对多疾病治疗病例的合理支付;动态调整的病种分值越来越精准,年龄、疾病严重程度、监护病房住院天数等因素都被用来辅助校正分值,确保病种分值契合诊疗成本、反映疾病严重复杂程度,促使医疗机构进一步保障患者住院需求。医保基金使用效率提高的同时,也促进了各级医院提升服务水平、合理定位、错位发展,保障特殊群体和危重病人就医。
DIP还对收治高难度病例、重点专科建设等给予系数加成,支持高水平医院高质量发展;343个基层病种的设定、基层医院收治基层病种、床日病种的系数提高,都使基层医院的发展也得到了更大的支持力度。
改革几年来,各级医疗机构的功能定位更加清晰,医疗服务保障更加充分。统计数据显示,全市三级医院老年患者收治比例提高17.5%,基层医院收治长期住院患者的例数、费用及平均住院天数均增长超过30%;三级医院病种时间消耗指数下降11.7%,改革后获得医保结余奖励的医院数量和比例均显著增长;医疗机构的诊疗服务也更加标准规范,轻病回归门诊,每年减少了不必要住院5.6万人次,住院患者人均住院次数下降5.8%。同时,医保业务流程也得到优化,医保基金拨付时间缩短了50%。
“这一变革支持大医院通过医联体建设等途径将基层病种下转,将有限的资源用于保障疑难危重症。临床医生也不用再做‘精算师’,能够专心看好病。”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医保办主任谭卉妍说。
文/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周洁莹 通讯员:穗医保宣
图/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陈忧子
广州日报·新花城编辑:马俊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