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
千龙网讯 (记者 蔡健雅)7月6日上午,北京城市副中心举办“科技创新人才建功副中心”新闻发布会。北京建工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城市副中心剧院项目总工程师付雅娣,与大家分享了她在这片热土扎根、成长的经历。
2019年10月28日,剧院项目正式开工。它是副中心三大建筑中体量最大的工程,建筑面积达到12.53万平方米,包含歌剧院、戏剧院、音乐厅 三座单体。剧场,堪称建筑艺术殿堂中的超高难度挑战。让观众“叹为观止”的极致视听享受背后,涉及声学、灯光音响、舞台机械等60多个专业系统、30多个学科门类。舞台工艺与建造技艺交织出的高复杂度,点燃了付雅娣作为一名工程师的工作热情和探索精神,她带领着平均年龄不足26岁的青年以一流的技术,一流的管理打造“世界级一流剧院”。
2021年1月,付雅娣和团队一起定了一个小目标,要在4个月内倾尽全力完成结构封顶。但是想要完成这个目标,可不是个简单的事儿,舞台中央那60多米的超高墙体就是个大难题,以往的经验和做法是用“满堂红”的方式把架子整体搭起来,可这样会消耗大量人力物力,时间也不够用。付雅娣带领团队加班加点、找遍资料,结果却发现在国内外的20多个剧场建设案例里,竟然找不到一个完美的解决方案。
“没有先例,我们就要创造先例!”通过“BIM+智能建造”技术,对方案反复研究对比,最终,只用了6排脚手架,成功完成了舞台塔混凝土的整体浇筑。正是这次“大胆”的决策,成功把工期缩短了30天。
剧院项目的设计理念源于通州古粮仓和运送物资的船舶,因此也被称为“文化粮仓”。但是对于建设者来说,美轮美奂的造型却意味着更高的技术难度。构成“帷幕”造型的4134块折叠铝板幕墙,每一块都拥有唯一的尺寸和造型,没有任何两块完全相同,以传统施工技术衡量,这几乎是一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好在现在有了智能化、数字化的技术和手段,依托“BIM+智能建造”的应用,付雅娣带领团队完成BIM模型构建,运算生成每一个板块的加工数据、每一个角点的坐标位置,参数化设计,数字化生产,机械化安装,智能化控制,让一切都变得井井有条。去年年底,团队优质高效地完成了外立面施工,所有板块严丝合缝、分毫不差。“运河粮仓”典雅亮相。
机电施工也是付雅娣团队在工程建设中遇到的一场重大考验,为避免设备运转影响剧院的声学效果,必须确保所有机电管线设备的安装运行不越“声学红线”。面对错综复杂的排布,团队依托全专业BIM模型,对施工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各类场景进行预先模拟,将优质高效、清晰可视化的施工流程确定在实操之前。付雅娣还带队编写了建筑版的“查重软件”,只要在其中导入声学参数和机电设备排布方案,就可以由软件模拟“巡线”,交叉比对,一番排查,即可找到所有“越线”节点部位,确保内部精装和机电安装事半功倍。
三年多来,面对世界一流剧院的超高标准和“超级工程”施工挑战,付雅娣和团队迎难而上、不断创新,攻克了一个又一个超级难题,通过数字设计、智能生产、智能建造推动工程高质量、高效率建设,向世界展现了“中国智造”的最高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