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片)
如果你是自驾游,那么你在观赏了我国晚唐以后石窟艺术的杰出代表作——大足石刻后,建议你务必开车前往紧邻大足石刻才30多公里的四川资阳市安岳县,去看看以“古、多、精、美”著称的安岳石刻。安岳,历史悠久,文化璀璨,取“安居于山岳之上”之义而得名。这里古为巴蜀分治地,北周设县,距今已有1400多年历史,隋、唐、宋时期,已是闻名遐迩的重镇,其璀璨的文化与眉山的“三苏”齐名。
四川是我国石刻艺术的大省,仅现存的石窟数量就达二千余处,居全国第一。川渝石窟,以其分布之广泛、规模之宏大、内容之丰富、雕刻之精美为世人所瞩目。自晚唐以来,我国北方大规模开窟造像活动渐渐衰落,而巴蜀地区石窟开凿与摩崖造像却日渐繁盛,绵延不止,其造像内容独具蜀地特色,书写了中国晚期石窟史上最辉煌的篇章,其中乐山大佛、安岳石窟、广元石窟等蜚声海内外,其中又以安岳尤甚,被誉为“中国石窟艺术的下半阕”。
早在东汉时期,安岳境内便出现了以崖墓壁刻为代表的石刻艺术形式。自隋唐起,安岳石刻出现了规模宏大、技艺精湛的以石窟寺、摩崖造像为代表的安岳石窟艺术。安岳石刻盛于唐宋,并延续至明清直到民国,几乎每个乡都有大型石窟造像遗址,境内现存摩崖石刻造像就有近200处、10多万尊、经文15窟达40余万字,其中3米以上的石刻造像上百尊,5米以上的40多尊,15米以上的两尊,至今保存较为完好并具有一定规模和文物价值的石刻有45处,仅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就达10处。
安岳石刻,数量居多,石刻的内容丰富,以佛教造像为主,也有少数道教造像和儒、释、道三教合龛造像,同时安岳石刻具有鲜明的本土化、大众化、生活化的特点,体现在对社会现实生活的描写。丰富的石刻内容,除了佛、菩萨、罗汉、金仙、供养人、力士、伎乐、飞天和各种护法神外,还有珍禽走兽和古建筑图像,化静为动,化虚幻为现实,从不同角度反映当时社会和世俗生活风貌。
安岳石刻,不仅数量众多,而且雕工精细,工艺精湛,每一尊石刻都神态各异,姿态优美,千姿百态的造像充满着生命的气息,生动而富有情趣。精美的石刻,无一不展现出安岳人民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更显示出他们博大的智慧和精湛的雕刻艺术。
安岳石刻,是国家不可移动文物,具有重大历史、艺术、科学价值,是我国石刻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人类经典石刻艺术之一。稍后将对以茗山寺、毗卢洞、华严洞、圆觉洞等处为代表的安岳石刻逐一与大家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