骊山游记散文

2023-02-14 14:15:52  来源:互联网

骊山游记散文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骊山游记散文1

快哉人生中的爽心逸致的趣事莫过于游览各山大川,其身心放松之下的闲情难以形容于笔端。当你在不掺任何杂念的心绪下让自己置身于如画的青山绿水之中享受"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这份悠哉,你的心情也会随之变得豁达广阔,生命之泉也澄澈鲜亮起来。

慕名于骊山的风景之美,已是许久以前的事了,有幸能亲临其地品尝自然其人文景观,喜悦之情自然是满载于心。俗话说:"观海则情溢于海,登山则意满于心"就是此时最贴切的描绘。早有传说,骊山昔日松柏满山,四季常青,远看象一匹青色的骏马,故称之为骊山,这大概就是骊山得名的由来吧!因为它历史的古老,风景之秀丽以及山下山上各名胜古迹之繁多而享有"关中绝胜"之美誉。其风景名胜美不胜收,大致可分为西、中、东部三大景观区。自古以来就是文明遐迩的游览、沐浴胜地。置身其中,陶醉其千古风流、追逐岁月的痕迹,让人动情。那千年的风韵萦绕于脑际,久久不得飘散,感怀于人生之沧凉,岁月之无情。

骊山繁华似锦,亭台楼榭数不胜数。听导游说每当夕阳西下,红霞万状,骊山便沐浴在落日的余辉之中,好似披上了绚丽的红纱,真是意象万千。明有刘储秀赋诗来赞之——"由来骊山多奇峰,一望岚光翠且秀。复此斜阳相掩映,红云万朵照芙蓉"。很是遗憾,天公偏偏不作美,下起了淋漓细雨。这景致似乎与我无缘,少了它的点缀就如一幅美伦美奂的绝妙之画少了抹青一笔,显得不那么圆满,然而雨中观景也有一番风味,整个骊山笼罩在细纱暮霭之中,更富有几分神秘之感,抑或这便是得失之间的最好诠释吧!

骊山之颠,峰峦千仞,高出云表,旭日东升,天光四射,极目环视,北瞰渭水如带,南眺秦岭如画,西望古都,东观汉华,五陵落暮入川汇流,秦川美景,尽收眼底。其气势,其意境让你越品位越觉得神奇"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不油然充斥你的心胸。

骊山底是风流皇帝李隆基和绝代美人杨贵妃缠绵爱情的发源地。它的一草一木,一石一景,无不和他们的爱情相连,而华清宫更是因为他们而存在,也见证了他们忠贞不渝的爱情,让千古游人兴叹不已!遥想当年,"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正是由于他们的奢靡生活酿成了"此情可待成追忆"的千古绝唱。华清宫更有"天下第一温泉"的美称,据考察此泉可治疗百病,如今泉水已被开发利用,既有鉴赏价值,,也可让游客亲尝亲泡此泉,怡然自得,修身养性。

抚今思昔,骊山因其神奇而演绎了许多历史事件。秦始皇在此焚书坑儒企图扼制人民的思想,筑陵骊山旁留下了举世无双的大冢。当然,震今中外的"西安事变"其现代意义更大些,它成为扭转时局的枢纽,中国人民自此开始了八年的抗日救亡。

骊山之游让我体验到了祖国河山的壮阔与多娇,大自然的神奇美丽,如黛的山,如眸子般透彻的水,不饰雕琢,惟妙惟肖,让人留连忘返。我感叹于这种壮丽,这种温柔和细腻。漫读骊山的旖旎风光,感受"鱼翔浅底""鹰击长空"的奔放与豪情;漫游在骊山博大精深的自然人文景观中,顿悟人生的潮涨潮落是如此飘渺,人景交融达到了一种原始的状态,这份默契的场景是多么美好的人生境界。

我景仰于骊山的磅礴恢弘,它的历史写下了中华民族灿烂辉煌的文明,向世人昭示了华夏儿女息息相传的优良传统和崇高品性,此山此水既让我享受到了秀丽的风光,又得到了生命的感悟。

骊山游记散文2

自从20xx年退休后,年年和朋友结伴去蓝田汤浴泡澡游玩,今年感觉有点腻了,于是我们六人一行在三月十八日一早来到骊山故地重游。

十多年前两次来过骊山,骊山的美景曾经使人留恋往返,而唐玄宗和杨玉环的那段流传千年爱情传奇更令人没齿难忘。而今的骊山更是今非昔比,翻天覆地。骊山脚下,华清池旁,随着大唐华清城的拔地而起,临潼的旅游经济开始了一次华丽转身。漫步在大唐华清城广场,欣赏着“长恨歌”飘逸的造型和精美的浮雕,重温历史记忆,令人心驰神往。

来到临潼第二天,正当我们在华清城广场观看杨贵妃沐浴的浮雕时,忽然眼前一亮,发现广场成群接队的人簇拥在一起,走近一看,才知道陕西五套秦声飞扬节目组来这里进行秦腔临潼区海选赛。于是我们中的秦腔戏迷连声说,这次临潼之游来得巧。于是再也挪不动脚步,那里也去不了,于是结结实实观看了当天秦腔赛的全过程,有两个反应快的还不失时机的和主持人演员都合了影。亲眼目睹了《秦声飞扬》主持人海涛的风采,现场见到和倾听了明星评委展运华,张小斌,谭建勋对参赛演员诙谐犀利的评论和观众亲密互动,感觉到我们的真是幸运极了。参赛者大都是我们的同龄人,年龄最大竟然八十多岁,这种对秦腔的`执着也深深的打动了我们,我们情不自禁地为的同龄人切切实实做了一回观众席上最虔诚的粉丝。我们毫不吝啬的为这些秦腔的捍卫者鼓掌加油。这次骊山之行,竟使自己在不经意间爱上了秦腔。

骊山美如锦绣,又名绣岭,海拔一千三百多米,以石瓮谷为界分为东绣岭、西绣岭。我们用了一天时间先爬西绣岭,从骊山晚照到石瓮谷用了两个多小时。在石瓮谷,我们遇见一个背着背包三十岁左右的小伙向我们问路,通过攀谈,才知道这是个孤独的旅行者,利用闲暇之余,一个人背着背包计划走遍大江南北,问他为什么不和朋友结伴,他说,朋友都比较懒。一种敬慕之情油然而生,我们曾经感慨八零后是令人郁闷的一代,但今天这样的八零后是我们欣慰。吃苦,执着地实施自己的志向,应该当之无愧的是八零后的楷模。

也许是山下那高亢雄厚的秦韵勾起我们的戏瘾,也许是俊秀壮丽的骊山适合我们展示自己那不曾展示的歌喉。第二天我们从东边爬山的时候,我们这一帮年过六旬的人,竟然在山上彻底放松自己疯了一把。我们在地势比较平坦的山路上,对着郁郁葱葱的山峰,毫无顾忌地可着嗓子唱起了秦腔。惹得一路游人注目观看,我们也毫不顾惜已经具备稳重的形象,唱起了我们熟悉的老歌新歌,把我们几十年积淀的矜持放下,把我们从不轻易示人的歌喉放开。把我们的疯狂的姿态和忘情的歌声献给美丽的骊山。感觉真好!当然我们也不忘随时做一下评比,声音最好的唱得最标准的是我的同事老计,她那浑厚宽阔的声音为骊山增色添彩,是山上的游人不由自主的为她鼓掌。也是同行的我们自惭形秽羡慕不已。

虽然骊山美景依旧,虽然华清池的故事不再新颖。但是旧地重游,仍然乐此不疲。重温了历史,领略了唐文化,感受了温泉,见证了古迹,仍然使人感慨万千。3月23日下午,我们依依不舍地告别了骊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