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米宅
【资料图】
作者百夫长
原标题:注意,风暴已经来临
2022年,所有人都在抱怨高层急刹车,急打方向盘。
但是到了2023年,我们就会发现连我们自己都在急刹车、急打方向盘,对市场的认知突然从完全看空,转向完全看多。
这肯定不对,这肯定会出错。
我尽可能在每一篇文章的开头,都给大家来一盆冷水,尽可能让燥热的粉丝能够冷静一下,任何时候都要切记,市场可以复苏,但是千万不要抱有100%的希望。
希望越大,失望越大。
谨慎乐观,静待花开。
1
2023年,刚开年,风暴突然来了。
什么风暴?
认知的风暴,突然从左转向了右。
市场的风暴,突然从冷转向了热。
大家想一想,最近2个月,尤其最近1个月,你身边朋友的认知,以及市场的转变,是不是真的这样。
在我的身边,就是这样。
前一段,很久没有去郑州调研,只在群里或者朋友圈看到很热的气氛,其实没有太大的感觉,只有你亲身经历了,你才能亲身体会到,于是我就去看了一些楼盘,转了一圈之后,非常清楚的感受到“热烈”的气氛。
以前冷冷清清的售楼部,突然全都坐满;
之前停工但又复工的楼盘,看房的人突然多了;
去年大量的人断供,今年却有大量的人排队提前还贷;
大量的楼盘发布着成交数百套、几个亿的成交数据。
仿佛一夜之间,市场突然火爆了。
最严重是很多自媒体和中介,他们发布着大量的信息,告诉大家市场非常热,要抓紧进场了,马上就要涨价了,房价马上就要涨了,这样充满激情且极富刺激性的信息。
诱惑。
蛊惑。
你进场了吗?
2
糊涂啊。
很多人只是看到了2023年春节消费的炸裂数据,却忘记了什么叫做 横向对比。
不要看同比,把时间拉长,至少看5年才行。
2019年春节七天,全国旅游接待4.15亿人次,实现旅游收入5139亿,人均日消费177元。
2020年,疫情。
2021年春节七天,全国旅游接待2.56亿人次,实现旅游收入3011亿,人均日消费168元。
2022年春节七天,全国旅游接待2.51亿人次,实现旅游收入2892亿,人均日消费165元。
2023年春节七天,全国旅游接待3.08亿人次,实现旅游收入3758亿,人均日消费174元。
仅仅恢复到4年前罢了。
这是更为直观的数据:
2023春节旅游数据结论只有一个:
没有报复性反弹,但牛市已经开启。
也就是说,2023年的旅游、电影、娱乐等各方面的消费,基本上恢复到4年前的状态,这是好事,但全部都是好事吗?
我们用了4年,只是回到了起点。
我还想告诉你一个坏消息:
三亚2023年春节假期接待游客数,已经是2019年同期的1.62倍,但是旺盛的人流,并没有带来同等体量的收入增长,三亚2023年春节假期的旅游收入是48.68亿元,而2019年是103.85亿,相当于只恢复了不到一半。
什么意思?
以前愿意到三亚消费10万的客群,今年只有3万,消费降级了。
3
今年经济会反弹吗?
这是所有人都关注的问题,就像房价会涨吗?性质一样。
我的观点始终如一: 谨慎乐观。
2023年的经济情况不会爆炸式反弹,不仅仅是因为2022年的情况非常悲观,而是因为2023年的基本面不会有彻底的转变。
缓慢抬升,逐步抬升。
我们首先要搞明白2022年到底为什么不行?疫情爆发?全球衰退?欧盟经济衰退,美国通货膨胀,斯里兰卡破产,企业效益下降,消费意愿下降,房地产的投资增速,出口贸易下滑,等等,2021年、2022年出现的,2023年会彻底好转吗?暂时不会。
经济的本质,是货币的流通。
所谓经济不行,本质就是货币参与全社会经济流动的意愿下降了。
生育率不断下降:
企业经营成本上升、利润下降:
居民债务收入比不断下降,债务越来越大:
2%的年化收益都有人做:
不敢消费,或者低消费:
中小企业的恢复指标弱于大企业:
2022年成了一个恶性循环。
挣不到钱,手里那么点钱,股市、理财、基金、房产,风险高收益低,大量的人为了回避风险,将资金存入银行活动2%收益的机构,这些人不在少数。
只要社会上流通的钱减少了,一切指向消费、投资、贸易的指标都会全年下滑。
房地产销售额腰斩,
全国消费总额单边下跌,
居民存款增加XX万亿,
2022年的居民既不愿意消费,也不愿意置业,想要投资却没有一个让你可以放心的资产,最终只能无奈的将钱存入银行换取微薄的收益。
4
综上来看的话,有几个因素必须注意:
1、政府没钱了,
2、企业没钱了,
3、居民没钱了,
2、3都知道,1则很少有人知道。
我应该是今年第一批为大家预警城投债和地方债务的人,就是提醒大家2023年之后会有大量的城市进入到债务飞涨、甚至还不上债务的地步。
肯定不会破产,但有比破产更严重的事情。
1、财政破产,城市基建、城市配套陷入停滞。大商场没有了,三甲医院没有了,地铁没有了,高铁没有了,地下管廊没有了,500米地标没有了,这些都是显性的问题。
2、隐形的问题则是,债务转移,怎么转移?全民承担喽,他们可以通过一切手段将债务转移,然后大家分摊,最后大债化小、小债化无。
第二个问题远比第一个问题大得多。
大家再看一个数据:
“1-11月累计,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85518亿元,扣除留抵退税因素后增长6.1%,按自然口径计算下降3%。其中,中央一般公共预算收入85760亿元,扣除留抵退税因素后增长6.8%,按自然口径计算下降2.9%;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本级收入99758亿元,扣除留抵退税因素后增长5.4%,按自然口径计算下降3%。”
前两天看到一个消息,我感到很震惊,希望是假消息:
大家仔细看看,这跟开发商内部融资一模一样啊。
单位组织给你个人贷款,贷款到账后单位用。甚至传出了,乡镇副科100w的任务,正科好像200w,普通人至少10万的摊派指标,有风险吗?肯定有,只不过这种更加复杂一点,这是全市党政机关干部共同承担的风险,一旦要不回来,那基本上就是无望了。
有熟悉地方债务的朋友,可以告诉我更多的细节。
5
我最担心大家盲目冲进楼市了。
我先告诉大家,2023年我最建议大家买入的城市有: 深圳、上海、北京、杭州、苏州、东莞、佛山、合肥、西安、成都、南京、宁波、长沙 ,等等,没有列入的城市不代表没希望,只是城市太多了,上百个城市,而且大家需求不一样,有人自住,有人投资,有人改善,有人刚需,五花八门,各不一样。
但是有一点,我对大家的建议是完全一致的:
不买贵的,只买对的。
不要管什么看空、看多,你只需要做正确的事情就行了。
好板块、好城市、好房子,剩下的交给运气。
1、2023年经济一定会复苏,疫情解封之后的一系列指标已经说明,经济正在快速流动,这是好事,只要蛋糕大了,你好我好大家好。
2、但不可盲目乐观,旅游、消费、房价更多只是在恢复到2019年,整整4年,退三步、进两步,这并不是什么值得吹嘘的事情。少说多做,埋头苦干才是王道。
3、分蛋糕的切法没变,房产税没有着落,年轻人面临的就业问题,盲目的信贷扩张没有有效根治,结婚、生育、房价、三胎,核心问题是不变的。
4、我希望大家在今年更多的关注点,放在如何挣钱上,这才是所有问题的根源,多挣钱了才能消费升级,才能考虑投资,才能精神升级,毕竟仓廪实而知礼节。